module_image
展会概要
2025年度国际储能第一展

展会概要

名称
CESC2025第三届国际储能大会暨智慧储能技术及应用展览会 
会期
2025年 3月 20日-22日
时间
09:00  ~ 17:00 (全天)
主办单位
江苏省储能行业协会
会场
南京国际博览中心
协办单位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支持单位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
南京市国际商会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国际支持单位

吉尔吉斯共和国能源部
塔吉克共和国能源部
老挝国家能源与矿产部
越南国家贸促会
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会
欧洲储能行业协会

承办单位

创能国际会展服务(江苏)有限公司
东浩兰生会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战略合作单位
中国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平高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远景能源有限公司、江苏同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易能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合肥铂兰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宿迁时代储能科技有限公司、阿特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煜邦智源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大会总冠名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晚宴冠名
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Expert Advisory Group of the Conference

大会专家顾问团

储能专家顾问
氢能专家顾问
陈立泉.png
陈立泉院士
工作单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立泉,1940年3月29日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固体离子学和能源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星恒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博士生导师 。


陈立泉于1964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76年至1978年在西德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固体所进修;1980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固体离子学实验室;1987年担任“863”计划“七五”储能材料(聚合物锂电池)项目总负责人;1999年牵头成立了北京星恒电源有限公司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立泉率先在中国国内研制出锂离子电池,实现了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首次发现70K超导迹象,研制出液氮温区超导体并首次公布了材料成分。
展开阅读
收起更多
微信图片_20241127100051.png
李泓院长
工作单位: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院长
李泓于 1997 年在世界上首次提出高容量纳米 Si 负极材料,申请了第一个发明专利,1999 年在国际上发表了第一篇纳米硅负极材料文章。2005 年提出元宵结构纳米硅负极综合解决方案,入选“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纳米硅负极材料在 1997年开始获得系列核心材料授权专利,历时 20 年研究,实现技术转移,2017 年在江苏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开始产业化。提出和发展了基于原位固态化技术的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和全固态电池技术,推动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技术和高通量计算技术发展。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与电池技术、固态锂电池、电池失效分析、固体离子学。合作发表 SCI 论文 380 篇,引用超过 27000 次,H因子 84。共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100 余项,已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50 余项。

现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在 E01 组工作。科技部先进能源领域储能子领域主题专家,工信部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项目责任专家,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技术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动力电池项目,北京市科委固态电池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固态电池重点项目负责人。联合创办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
技有限公司、中科海钠科技有限公司、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
收起更多
微信图片_20241127100524.png
徐玉杰
工作单位: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储能研发中心主任

2009年至今工作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和企业等项目10余项;参与制定发布标准5 项,其中国家标准2项,国家军用标准1项。

参与了能源领域了多个规划和战略报告的研究,开展了MW-300MW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开发;发表论文220余篇(SCI论文117篇),申请专利180余项(授权80余项),参与编写中英文专著6部/章。兼任《储能科学与技术》编辑委员会委员、全国能量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科技奖励: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技术发明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基础研究类)、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一等奖、日内瓦发明展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奖等20余项。

荣誉:青年北京学者、中国能源研究会优秀科技工作者奖、海英人才—创新领军人才等。

展开阅读
收起更多
Exhibits List

展品范围

展品范围-储能技术.jpg

锂电储能、液流储能、氢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超导电磁储能、飞轮储能、蓄热/蓄冷储能、蓄氢储能及其他可用于插电式电动车的储能技术;

各类蓄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储能电源、超池、铅酸蓄电池、智能电池、钠硫电池)级电容器、可再生燃料电池、液流电池等;

展品范围-储能设备及材料.jpg
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电解质、隔离膜;集电体、顶板、安全阀、电极箔、绝缘管、活性炭离子水溶液、吸氢合金、石墨烯材料等电池相关材料;
展品范围-储能解决方案.jpg

BMS 电池管理系统;
PCS 储能逆变器、换热器设备;
电动立即汽车充换电站及相关配套设施;
储能电池管理系纺联系监控管理系统、能源互联网技术、离网型家用储能系、并网储能系统、锂电 UPS系统、大功率器件集成、PACK 整体方案等;

展品范围-储能应用.jpg
电力系统、通信基站、家庭储能、太阳能发电、风光互补系统、微网、太阳能路灯、草坪灯、景观灯及交通信号灯等产品用储能电池及系统解决方案;
2025年版
储能先进技术与应用指南
中国储能行业先锋获奖企业有机会可入编此书籍
江苏省储能行业协会联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源网荷储一体化专家工作组)、IEEE PES储能技术委员会(中国)、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传播与出版专委会共同发起并出版《储能先进技术与应用指南(2025年版)》的专著。
每年更新
倾力为行业流芳
欢迎您的加入
储能先进技术与应用指南.png
关注我们
获取有关活动、销售和优惠的所有最新信息。订阅时事通讯:
CESC小程序二维码.jpg
小程序
module_image_8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2024 CESC国际储能大会组委会 版权所有 | 苏ICP备2021053254号-6 | 苏公网安备32010602012110号 | 由聚页创意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