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全球液流电池领域主要企业的详细介绍,涵盖欧美、日韩、中国等核心玩家,包含技术路线、市场定位及关键经营数据:
公司名称 | 国家 | 成立年份 | 员工规模 | 2023年销售额 | 累计融资额 | 核心技术路线 | 核心竞争优势 | 代表项目 |
大连融科(Dalian Rongke) | 中国 | 2008 | 约1200人 | 4.8亿美元 | 不详 | 全钒液流电池(VRFB) | 全球最大钒电解液产能(10万立方米/年) | 新疆哈密200MW/800MWh项目(2023) |
北京普能(VRB Energy) | 中国 | 2008 | 约600人 | 2.3亿美元 | 3.2亿美元 | 全钒液流电池(VRFB) | 专利离子膜技术(效率>82%) | 湖北枣阳10MW/40MWh项目(2022) |
ESS Inc. | 美国 | 2011 | 约300人 | 0.28亿美元 | 5.6亿美元 | 铁-铬液流电池 | 唯一实现铁基液流电池商业化量产 | 加州门洛帕克6MW/48MWh项目(2023) |
Form Energy | 美国 | 2017 | 约450人 | 研发阶段 | 9.8亿美元 | 铁-空气液流电池 | 理论成本最低($20/kWh) | 西弗吉尼亚州1MW试验系统(2024规划) |
Invinity Energy Systems | 英国 | 2020 | 约200人 | 0.62亿美元 | 1.2亿美元 | 全钒液流电池(VRFB) | 模块化集装箱式设计(部署周期<3个月) | 苏格兰50MWh调频储能项目(2023) |
住友电工(Sumitomo Electric) | 日本 | 1897 | 约28万人 | 液流电池部门不详 | 内部投资主导 | 全钒液流电池(VRFB) | 电堆寿命超25年(20000次循环验证) | 日本北海道15MW/60MWh项目(2022扩建) |
VoltStorage | 德国 | 2016 | 约150人 | 不详 | 3400万美元 | 铁-盐液流电池 | 全球唯一住宅用液流电池系统(5-30kWh) | 德国巴伐利亚200套户用系统(2023) |
Redflow | 澳大利亚 | 2005 | 约80人 | 0.18亿美元 | 1.1亿美元 | 锌-溴液流电池 | 耐高温特性(45℃环境稳定运行) | 南非矿业公司10MWh离网项目(2023) |
StorEn Technologies | 美国 | 2012 | 约50人 | 不详 | 2700万美元 | 全钒液流电池(VRFB) | 超薄电堆设计(体积缩小40%) | 纽约州社区微电网2MWh项目(2023) |
钒钛股份(Pangang Group) | 中国 | 1965 | 约2万人 | 钒产品收入15亿美元 | 未单独披露 | 钒电解液供应商 | 全球最大钒资源整合商(攀西钒钛磁铁矿) | 年供应全行业50%钒电解液(2023) |
产能控制:大连融科+北京普能占据全球全钒液流电池70%产能,2023年合计出货量达1.2GWh
成本优势:依托钒钛股份的原材料支持,电解液成本比欧美低40%
政策加持:享受15%企业所得税减免及设备采购补贴(最高500万元/项目)
技术路线:ESS主攻铁铬体系避开钒资源依赖,Form Energy创新铁-空气路线实现超低成本
资本运作:ESS通过SPAC上市融资2.5亿美元,Form Energy获Breakthrough Energy等顶级机构投资
场景创新:Invinity开发"储能即服务"模式,用户无需购买设备即可享受峰谷电价套利
专利布局:住友电工持有液流电池核心专利387项,向中国厂商收取每kWh 5美元授权费
本土应用:日本2023年修订《储能技术路线图》,要求液流电池在2030年占长时储能装机30%
成本下降曲线:全钒液流电池系统成本从2018年600/kWh降至2023年600/kWh降至2023年350/kWh,降幅达42%
产能扩张速度:中国2023年新增液流电池产能2.4GWh,超过全球其他地区总和
资源掌控力:中国控制全球67%的钒产量,美国能源部将钒列入"关键矿物清单"限制出口
技术路线收敛:全钒体系vs铁基体系的成本平衡点(当前临界值:储能时长>8小时铁基占优)
标准制定权:中国主导的IEC液流电池标准(TC 21)与欧美UL认证体系的博弈
资源争夺战:全球钒交易量2023年激增230%,美国加速开发阿拉斯加钒矿(预估储量450万吨)
液流电池产业的全球化竞争本质是技术路线选择、资源控制能力与商业生态构建的三维较量,在这场决定未来能源存储格局的竞赛中,没有单一玩家能够通吃市场,但拥有完整产业链和场景落地能力的企业已占据先发优势。
主办单位:江苏省储能行业协会
协办单位: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电力设计规划总院
支持单位: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江苏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商务厅、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国际支持单位:老挝国家能源与矿产部、越南国家贸促会、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会、欧洲储能行业协会
特别支持单位: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
承办单位:创能国际会展服务(江苏)有限公司、东浩兰生会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溧阳深水科技咨询有限公司